6月7日晚,一場具有強烈民族傳統風格的敦煌舞蹈在北京舞蹈學院的劇場中隆重上演。據了解,該演出系北京舞蹈學院史敏導師工作坊“伎樂天”奉獻的一場吉祥安康的視覺盛筵。
演出現場。
此次演出溝通古今、復活壁畫形象,在呈現敦煌舞蹈舞臺經典作品的同時,展現出了幾代人對敦煌文化的傳承與守望,得到了專家學者和觀眾的廣泛贊譽。
演出開場即先聲奪人。時光隧道中,一支駝隊走向大漠,走向遠方。一條穿越數千里茫茫戈壁的寂寥古道,在駝鈴聲中,成為一條橫貫歐亞的絲綢之路。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鎮,敦煌在時光的長河中,迸發出耀世的光芒。
群舞。
在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意境中,當天展演的作品包括群舞《天宮伎樂》、男子獨舞《覺·悟》、雙人舞《反彈琵琶品》、四人舞《燃燈踏焰》、女子群舞《七步生蓮》、舞劇《九色鹿》片段《背信棄義》、三人舞《聞法飛天》、群舞《雷公鼓》、群舞《心燈》。據介紹,這些舞蹈作品均由史敏教授根據敦煌壁畫創作而來。
素有“敦煌舞蹈皇后”之譽的史敏既是這些舞蹈的原創者又是當天這臺演出的總導演。她表示,作為民族舞蹈工作者,有責任用自己的作品向世界講好中國敦煌舞的故事。敦煌舞蹈連接著敦煌文化古今之間傳承與發展的重任,我們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上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依然任重而道遠。